水發技術集團科技發展(武漢)有限公司
電 話:027-87668690
郵 箱:sfjswhvip@163.com
地 址:武漢市洪山區野芷湖西路16號創意天地4樓
聯系人:艾先生(13600021344)
聯系人:董先生(15549489970)
所謂“最低價中標”,就是在政府采購招投標中,報價最低者中標幾率最大的評標方法。低價中標一直為行業熱議,低價中標者也備受質疑。
低價壓縮了利潤空間,容易造成大家不比質量,只比價格低。因此,項目質量水平,可能的安全隱患問題也隨之產生。
《人民日報》發布評論文章,對招標投標中存在的“低價中標”不良現象,提出批評。
“在招投標中,低價就能中標,造成大家不比質量,只比價格低。”在不久前開展的全國人大常委會產品質量法執法檢查中,一些企業主抱怨,目前,一些地方在招投標中存在的“低價中標”現象,已經成為企業提升產品質量的突出障礙,亟待治理和規范。
一般情況下,按照市場規律,招投標中的投標價或中標價不得低于成本價。然而在現實中,部分招標單位在招標環節忽視質量要求,唯價格論,造成中標價低于甚至遠低于成本價。
這些以低于成本價中標的企業,為獲取利潤,只能在原材料采購、生產制造等方面壓縮成本,以犧牲產品質量來彌補虧損,從而出現“劣幣驅逐良幣”現象。在執法檢查中,一家曾經獲得過“政府質量獎”的線纜企業直言:生產企業沒有利潤空間,被逼得偷工減料,突破底線。事實上,因低價中標導致產品質量不過關,甚至釀成安全事故的案例,并不鮮見。
“低價中標”現象之所以出現,和法律法規執行不嚴、監管機制不完善有一定關系,而從根源上講,是鼓勵優勝劣汰的競爭環境不足導致的。當有的企業每年拿出很多利潤來搞研發、創新,提升產品質量時,個別企業靠偷工減料、假冒仿制也能同臺競技,甚至競爭成功。
長此以往,就沒有企業愿意花精力搞研發和創新。這不僅嚴重擾亂了市場經營秩序,對整個制造業也是一個打擊。解決之道,自然是進一步完善市場環境,讓企業拿產品質量說話,讓過得硬的產品叫得響、站得穩,從而為制造業大國打下產品質量的基礎。
正是因為察覺到了此類現象,近日,國家財政部國庫司發《關于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(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)》再次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》(以下簡稱《意見稿》)。
針對近20年來我國政府采購暴露的一些問題,《意見稿》從制魔層面上開創了一系列全新的做法,進一步完善政府采購制度改革。具體包括,支持國產、分散采購取消“限額標準以上”的限制、取消“地方集中采購目錄”“部門集中采購目錄”的提法.同時,新增了“最優質量法”評審法、“創新采購”采購法、明確了“最低評審價法”的適用范圍等內容。與現行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》9章88條規則相比,《意見稿》共設置了10章125條,改動篇幅之大,令人難以想象。但毫無疑問的是,新版政府采購法一旦完成修訂,將徹底顛覆國內采購市場。
《意見稿》表示,政府采購的評審方法有三種,分為最低評審價法、綜合評分法和最優質量法。其中,“最優質量法”是新增的評審方法,是指竟標文件滿足采購文件全部實質性要求,價格已定,按照質量因素的量化指標評審得分由高到低排序確定中標、成交、入圍供應商的評審方法。執行政府定價或者對質量有特殊要求的采購,可以采用最優質量法。比如,一些精密儀器采購,為了“優中選優”,可以采用最優質量法。另外,《意見稿》還明確了“最低評審價法”的適用范圍,只有通用貨物、服務,內容單一、方案簡單的小型工程的招標采購。也就是說,除了上述范圍內的產品,“最低價”評審或將失效。
值得一提的是,《意見稿》還提出:競爭性談判方式一般采用綜合評分法,這是對現行《政府采購法》中竟爭性談判方式采用最低價成交評審方法的最大改變。可以看到,和現行的《政府采購采購法》相比,《意見稿》中關于競爭性談判方式的適用范圍完全不同。第三十五條規定:技術、服務等標準明確、統一的通用貨物、服務,已完成設計的工程施工,采用招標或者詢價方式采購。技術復雜的大型裝備,實驗、檢測等專用儀器設備,需要供應商提供解決方案的設計咨詢、信息化應用系統建設等服務,創新采購以及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項目,采用競爭性談判方式采購。簡單來說,就是只有采購需求特別明確,只需要供應商報價就可以一次性搞定的采購項目,才可以用招標或者詢價,此外其他項目需要和供應商談判才能明確需求的,均必須采用競爭性談判方式。
《意見稿》的發布,極大程度上限制了“最低評審價法”的范圍,也將利好所有供應商企業,走出“低價競爭”的“怪圈”。對此,我們應該順應和把握好這一有利于提升產品質量的趨勢,使現行法律規定更具可操作性,維護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則,使守法企業一路綠燈、違法企業處處受阻,讓企業主動對產品負責、對消費者負責、對社會負責。質量是企業的立身之本。我國產品質量法也規定,企業要承擔產品質量的主體責任。提升產品質量歸根到底要靠企業自身,只有一件件產品都有質量、一家家企業都以質量為目標,經濟發展才更有質量。
當前,中國市場正在實現消費升級,產業結構正悄然發生變化,高端制造業、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將成為產業投資的熱點。這些領域的競爭將更加激烈,對質量和品牌的要求會更高,只有堅持以質量為本,把質量問題上升到價值觀和現代企業理念的層面來認識,我們才可能后來居上,確立自身在國際競爭中的優勢。